WFU

2025年3月5日 星期三

健康警訊敲不醒,直到不得不改變

you don’t have any cards

作者:眭致遠博士

每個人的身體變化都不是一夕之間發生的,而是長期累積的結果。即使身為醫學研究者,我也曾經誤以為,這些數據的變動不會立刻帶來太大的影響,畢竟「還沒嚴重到必須治療」。但事實是,健康的下滑往往是緩慢而無聲的,它不會有明確的警告響起,而是以一種讓你習慣的方式,滲透進日常生活,直到某一天,讓你意識到無法再忽視。

當時的我,體重緩慢上升,數字從 90 公斤突破 100 公斤,腰圍逐漸擴大,脂肪肝很快從輕度變成中重度,肝指數從正常範圍內,不知道什麼時候已經超過正常的兩倍。我知道這些數據意味著什麼,也知道如果有朋友呈現這樣的檢查報告,我會提醒他們要注意飲食、增加運動、定期追蹤。但當這些數據發生在自己身上時,心態卻變得微妙⋯「還不至於太嚴重,應該還有時間」。

這種心理機制並不罕見,我們對自己的狀況總是比對別人的更寬容,甚至會找到各種理由來安慰自己:「最近工作壓力大,之後會調整」、「只要再瘦個幾公斤,指數應該就會回來」、「還沒到需要治療的程度,應該沒問題」。即使理性上知道這些想法站不住腳,但在情感上,它們卻能有效延遲改變的決心。

但是你知道嗎?身體的變化不會因為我們的忽視而停下腳步。有一次,我在電梯裡看到自己的倒影,突然發現自己的氣色比印象中還要糟糕,雙眼無神,皮膚蠟黃,連站姿都顯得疲憊不堪,還帶著酸味的汗臭氣味。那一刻,我才意識到,這些改變早已超越了數據的層面,而是滲透進了我的日常狀態,已經影響到別人眼中的我。

最終,真正促使我改變的,並不是某一個單獨的檢查報告,也不是身體的沉重與疲憊,而是一次在高速公路上,差點發生意外的眼前一黑。我一直認為自己能夠決定何時該行動,但身體的訊號已經在替我做決定。如果再不改變,未來的選擇將越來越少。

今天的分享,是想讓大家思考:我們是不是也曾經忽視身體試圖給你的訊號?是不是也曾經在檢查報告上看到不理想的數據,卻安慰自己「還沒那麼嚴重」? 我們常以為自己能掌控健康,但事實是,健康一直在與我們談判,而我們是不是給出了太多的讓步?若等到你的身體告訴你「you dont have any cards!」,你能想像最好的情況是什麼呢?

與其等到身體逼你做選擇,不如現在就開始,決定自己未來的樣子。

#響應3月4日世界肥胖日

#一起認識肥胖

#改變觀點互相支持與陪伴


延伸閱讀:

未來的樣子,現在你可以決定